时间总是过得很快,囊谦孩子们已于4月18日踏上返程列车,对于38名西部孩子来说,虽然离开了无锡,但无锡之行已给他们埋下梦想的种子。花儿们将重新回到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,重新回到熟悉的学习、生活环境,重新回到那片需要青春奋斗的地方,格桑花 相信,即使“宅”在一个地方,孩子们对世界也不再一无所知,因为我们看见,一把开启独立、智慧、有趣未来之门的钥匙,已经被他/她们紧紧握住。
让我好好抱抱你!”上午,无锡火车站候车室里,无锡“家人”与西部孩子们拥抱告别,不少孩子的眼睛已哭得红肿,“看着一张张照片,想到我们在无锡待的这段日子,就想哭。”正说着,孩子又开始掉眼泪。
“作为离别礼物,志愿者们连夜将印制好的7000张照片分类,让每个孩子能有一本专属自己的个人相册。”据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志愿者蓝山介绍,听说很多女孩没见过玫瑰花,无锡“家人”便给每个孩子送上一朵玫瑰花。“我知道你们这边送玫瑰花代表爱,我知道无锡的‘家人’很爱很爱我们。”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玫瑰花插在书包一侧。
囊谦县第一民族中学无锡营带队老师牛元军说:“这是我第一次带孩子们参加格桑花探索营活动。在无锡的这段时间,我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在成长,从不适到接纳、从茫然到好奇、从胆小沉默到开怀大笑,这些都是他们少年时代的精彩插曲和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。这次带出来的孩子,成长了很多。有好几个孩子的成长变化,我都没有想到。
成林巴毛,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特别内向,话不多,整天沉闷闷的,一天到晚喜欢带着帽子,把脸藏在帽子下面。这次在无锡的活动中,都很积极的参与进去,看见无锡这边的成年人,会主动的上去问好、交流,还自告奋勇的在所有人面前唱了首歌。这要是放在以前,我是不敢想象的。
索南措毛,胆子也特别小,总喜欢躲在别人后面、不说话。在第一天参加户外拓展走钢丝活动时,渐渐的放开、用了勇气,主动跟别人交朋友,现在变得有点“调皮”(活跃)了。
曲周扎西,也就是无锡家人口中的“小胖”。出发前他身体有点生病,总是没精神。担心他身体状况,可能没有办法参加不了活动,学校考虑换学生。临出发前去医院看了下,他家人带着他去打了针、身体慢慢恢复了,如愿参加无锡营。等到无锡后,扎西突然光芒四射,被无锡家人亲切的叫做“舞王”,本来有点内敛的小男孩,主动的给大家唱歌、教大家跳藏舞,真的是圈粉无数,特别棒。
曲桑,跟青春期男生一样,有着很多“非主流”不好的小习惯,随地吐痰、帽子反戴之类的,老师说了也不改,可能觉得这样很“酷”。这次有机会去参观了无锡飞机场、听空姐讲礼仪,他听的特别认真,还做了笔记,回来后他跟我说,“老师,这边的人都好有礼貌、我要做个有礼貌的人。”我感觉曲桑一下子长大懂事了不少,后来还会主动的去帮助女生提行李,帮助别人时他也很快乐。
旅行的意义是什么?行走的格桑花意义是什么?就我个人而言,读外卷书,行万里路,格桑花帮助孩子们从囊谦这口“井”里跳了出来,带着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知道了世界更多面的样子,知道了未来的无尽种可能性,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。回学校后,我们还将组织分享会,给你更多孩子去分享这趟收获颇丰的无锡之旅。
乔旭文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囊谦县第一民族中学 无锡营带队老师
4月11日 抵达无锡前
有这么一支团队,在我们来的好几个月前,就开始为迎接我们的到来而忙碌着。初到无锡时,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。当我和孩子们走下火车时,迎来的是一张张笑脸和大大的拥抱,顿时让我们觉得很温暖。
在接下来的一周里,他们用心的为孩子做着各种事情:提前一小时到站等待我们到来;有捐助人、志愿者从大老远地方赶过来,只为给孩子们送来亲手做的美味蛋糕;当知道孩子们喜欢吃偏辣和偏咸的食物时,特意跟餐厅厨房做了交代,只为孩子们能吃的好。
每天回到宾馆时,我感觉四肢无力、全身酸痛时,志愿者们不忘提醒孩子们洗脸、洗脚、洗衣服;当我们已经进入梦乡时,他们还在忙着总结、选片、写新闻、为第二天行程做好准备;当我们感觉睡六、七个小时还不够时,他们只睡了三、四个小时就继续开始新的一天工作;当我和孩子们站在离别的站台抹眼泪时,他们强忍着泪水、不停的安慰和鼓励着孩子们……
4月18日 离开无锡后
也许这就是格桑花无锡团队的力量。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辛苦,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。让我们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,让孩子们有新的感悟和收获,谢谢所有格桑花家人们,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熠熠生辉。
祝福所有的孩子们,怀揣着梦想和希望,勇敢的去微笑,勇敢的走下去。
内容延伸
“行走的格桑花”探索营是格桑花西部助学特色品牌项目之一,自2007年以来,先后组织1200余名西部孩子参加,走出高原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“行走的格桑花”拓展营不仅仅是游玩、欢笑、打闹,更有对于学习、困难、成长、人生的思考,年少时走出家门去亲眼所见、亲耳所谓,去知晓生命形态的多样,去知晓人生的无尽可能,去明白“我自己该怎么去生活”、“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”。